防止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的技术措施
并联电容器装置用断路器
加强电容器装置用断路器的选型管理工作。所选用断路器型式试验项目齐全,型式实验项目必须包括投切电容器组实验。
新装置禁止选用断路器序号小于12的真空断路器投切电容器组。已运行的电容器组若所用断路器为12序号以下的真空断路器应积极更换,避免断路器重击穿率偏高而导致电容器组故障。
用于电容器组的真空断路器宜进行老炼处理,以降低真空断路器的重击穿率,提高电容器组的运行可靠性。可要求断路器生产厂进行真空断路器老炼实验,或电力部门用单相试验回路进行老炼试验。具体方法是将真空断路器带容性负荷进行30次投切,无重击穿即为合格。若中间出现一次重击穿,则从该次算起的以后30次无重击穿即为合格,否则不得用于电容器投切。有条件也可在现场进行35次电容器组投切实验。
定期对真空断路器的合闸弹跳和分闸弹跳进行测试。40.5kv以下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2ms, 40.5kv及以上真空断路器合闸弹跳时间不应大于3ms;分闸弹跳应小于断口间距的20%。一旦发现断路器弹跳过大,应及时调整。
定期对真空断路器的真空度进行检测或者进行耐压试验。真空度发生破坏时,应及时更换。
禁止采用断路器装在中性点侧的接线方式,避免在故障条件下断路器虽已断开,却不能隔离故障而导致扩大性事故发生。
将高一级电压登记的断路器用于低一级电压等级的电容器装置时,必须在使用电压下进行电容器装置的投切试验。
高压并联电容器组
单台电容器耐爆能量不低于15KW.s。
电容器单元选型时优先采用内熔丝结构,单台电容器保护应避免同时采用外熔断器和内熔丝保护。
高压并联电容器组禁止使用三角形接线方式,三角形接线和星形接线相比,在有故障的情况下,三角形接线的电容器组直接承受线电压,任何一相电容器被击穿时,将形成相间短路,产生很大的故障电流,易造成电容器油箱爆裂。而在星形接线的情况下,当电容器组的一相被击穿时,由于两非故障相的阻抗限制,产生的故障电流不会太大,因此高压并联电容器组采用星形接线方式。
电容器端子间或端子于汇流母线间的连接应采用带绝缘护套的软铜线。避免电容器因连接线的热胀冷缩使套管受力而发生渗漏油故障。
应逐个对电容器接头用力矩扳手进行紧固,确保接头和连接导线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且接触完好。
电容器例行停电试验时应逐台进行单台电容器电容量的测量,应使用不拆连接线的测量方法,避免因拆、装连接线条件下,导致套管受力而发生套管漏油的故障。
对于内熔丝电容器,当电容量减少超过铭牌标准电容量的3%时,应退出运行,避免因电容器带故障运行而发展成扩大性故障。对于无内熔丝的电容器,一旦发生电容量增大超过一个串段击穿所引起的电容量增大时,应立即退出运行,避免因电容器带故障运行而发展成扩大性故障。
外熔断器
外熔断器的开断性能不好是导致电容器单元损坏甚至外壳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电容器单元保护使用的熔断器属于喷射式熔断器,它的工作原理主要靠熔断电流自身的能量产生气体熄灭电弧并开断故障电流,在有些电容器装置中作为内部故障的一种主保护。如果外熔断器能成功开断故障电容器,电容器是不会损坏的。外熔断器在长期运行中灭弧管发潮发胀会将管道堵塞,使得开断性能不良引起故障。此外,安装方式不当或弹簧安装角度不到位,熔丝熔断后尾线不能迅速及时弹出等原因也会影响电弧开断。
因此,要加强外熔断器的管理工作,对安装5年以上的外熔断器应及时更换。
电抗器
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用于抑制谐波时,电抗率应根据并联电容器装置接入电网处的背景谐波含量的测试值配置,避免发生谐振和谐波过度放大。
35KV及想一下户内串联电抗器应选用干式铁心或油浸式电抗器。户外串联电抗器应优先选用干式空心电抗器,当户外现场安装
环境受限而无法采用干式空心电抗器时,应选用油浸式电抗器。
35KV及以上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不应次啊用叠装结构,10KV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抗器单相事故发展为相
间事故。
干式空心串联电抗器应安装在电容器组的前端,并应校核其动、热稳定性,满足系统短路电流的要求。
户外使用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包封外表面应有防污额防紫外线措施。电抗器外露金属部位应有良好的耐腐蚀涂层。
干式空心电抗器下方接地线不应构成闭合回路,当围栏采用金属材料时,金属围栏禁止连接成闭合回路,应有明显的隔离断开段,并不应通过接地线构成闭合回路。